俄罗斯堪察加半岛海域突发8.7级地震,引发4米级海啸,直扑俄海军远东最大的海军基地群,太平洋舰队的十几艘核潜艇部署在此地。历史上的4米级海啸曾给智利、日本等国的沿海设施造成过严重损失河源华锋,俄军的核潜艇是否也会遭难?
北京时间7月29日晚11点,俄罗斯、美国、日本等多国媒体报道,在北太平洋靠近堪察加半岛东岸远海海域(52.51°N, 160.26°E),发生了里氏8.7级的海底大地震。这场地震的震中距离堪察加半岛仅126公里,震源位置较浅,距离海平面约10-18公里。
监测数据显示,126公里的直线距离意味着海底地震产生的破坏力在传导到堪察加半岛后会被大幅削弱,岛上会有明显震感但不会出现太大损失。然而,地震产生的能量被海水吸收河源华锋,进而引发海啸。海底地震的震源深度越浅,震级越高,海啸的规模也就越大。
地震发生后,美国地质调查局第一时间发布海啸预警,日本和俄罗斯也紧随其后。其中日本推测海啸高度为3米级,而美俄则推测为4米级。三国的海啸预警之所以有1米的高度差别,是因为日本离震中至少有1400公里以上的距离。4米级海啸经过如此长距离的缓冲后,抵达日本时所剩的能量只够维持3米浪高。相对地,堪察加半岛离震中只有100多公里,海啸会以全盛状态登陆沿岸地区。美国的阿留申群岛和震中距离也在1000公里以内,海啸能量消耗有限,可以继续维持4米浪高。
虽然4米浪高听上去不是很高,但实际上这个级别的海啸已经可以给沿海地区造成巨大损失。例如,在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初期,日本沿海地区就曾遭遇地震引发的4米级海啸,大量港口、码头设施和沿岸建筑被冲毁。同样,在1960年的智利大地震中,地震引发的海啸传导到日本时,也以4米浪高登陆上岸河源华锋,摧毁了大量沿海建筑,导致15万人无家可归。
截至7月30日上午,堪察加半岛已经开始有海啸登陆,尽管浪高还没到4米,但已有不少沿岸建筑被海浪冲垮。之后等4米级海啸抵达的话,势必会给堪察加半岛沿海地区造成不可忽视的损失。不过,维柳钦斯克基地作为俄罗斯在远东地区最大的核潜艇基地,从苏联时期开始就承担着对美战略威慑的任务,长期驻扎大量战略核潜艇和攻击核潜艇。即使在苏联解体后的今天,该基地依然是俄罗斯对美威慑的重要基地之一。
基地码头正常情况下停泊有5个型号共计10艘核潜艇,包括两艘885M“亚森-M”级攻击型核潜艇,一艘971“白斑狗鱼-B”级攻击型核潜艇,两艘949A“安泰”级巡航导弹核潜艇,两艘955“北风之神”级弹道导弹核潜艇,以及3艘955A“北风之神A”级弹道导弹核潜艇。太平洋舰队另外还有几艘971型和949A型核潜艇在船厂维修,平时不停靠在基地码头。
如此重要的基地,在建造期间就已经做好了应对各种自然灾害和军事攻击的准备。整个基地依山而建,沿海的花岗岩山脉内部凿空并用钢筋混凝土加固,建成了大型洞库式潜艇靠泊码头。暴露在外的码头和泊地也专门选址在四面环山的海湾里,且这个小海湾外围还有一个大海湾。这些设计使得维柳钦斯克基地甚至可以在遭受核打击后依然保持一定的运作能力,并有效屏蔽来自太平洋方向的常规武器攻击。
因此,尽管这次地震在堪察加半岛海域引发了4米级海啸,但对于维柳钦斯克基地来说,这种规模的海啸几乎不构成威胁。即便海啸规模再大些,比如日本3·11大地震中出现的10米级海啸,虽然会对沿岸地区造成一定影响,但维柳钦斯克基地的设计可以有效避免大部分风险。这给俄军造成的经济损失有限河源华锋,核潜艇也不会受到严重损害。西方媒体设想的核潜艇被冲上岸的画面不可能实现。
查配网官网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